智能服装制造机器人需要传感器提供数据
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化进程的加快,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但同时夏令敏也指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纺织行业智能化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行业智能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企业间、地区间两化融合发展不均衡,多数企业对智能化转型的认识水平和建设能力有待提高。其次,行业智能制造缺乏顶层设计,智能制造、物联网相关领 域标准化工作滞后。再次,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亟待培育。最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缺乏。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介绍,目前,纺织智能制造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化纤制造智能化、纺织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装设计加工智能化、纺织服装规模定制、纺织产业供应链智能优化管理、废旧纺织服装资源循环利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等。多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纺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迈向中高端。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仍然延续着这种趋势,虽然经济 运行好于预期,但发展中来自成本、环保、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招工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认 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不断提升行业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加快智能化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对此表示认同。她说,现阶段,智能制造是纺织行业的主攻方向。特别是近两年来,纺织业以智能制造为焦点,形 成试点项目,在柔性制造等方面成效明显。根据对纺织行业340家企业开展的智能化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全行业开展定制化的企业逐渐增多。
据夏令敏介绍,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热情很高。行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装备实现了技术突破;智能化应用已覆盖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纺织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成效显著;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取得突 破,并在行业推广成效显著;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在“互联网+”行动推动下,互联网与纺织工业加速融合。以服装制造过程为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量信息流仍然依靠人工统计,效率低下;各个工序间的物料转运还基本依靠人力;制造装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生产装备大量依赖人工操作;质量监测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质量问题难以追溯。面料在整个库区内实行无人工搬运,找寻面料时系统自我报告,管理者只需在显示器上操作,即可进行面料捡取。物料电动输送系统:完成生产 企业内部实时生产的输送。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系统:针对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实时获取车间现场的数据信息,为生产及决策提供依据。智能生产辅助机器人系统: 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智能物料配送系统:采用轨道滑车及岔道式设计,悬挂式流水,有助于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智能生产与后整吊挂系统:采用电脑管理,配合企业级数据库、管理软件、电子技术、RFID射频技术、工业自控技术及先进的 机械传劢技术,来代替原有生产中的人工搬运、记录、统计等传统工序。智能分拣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出货管理品质、提高作业效率。自动包装系统和智能仓储系 统采用电脑控制,大大节省人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实体经济的纺织业现阶段智能制造水 平如何?在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有哪些?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国家、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有哪些?带着 这些问题,记者在近日山东泰安召开的中国纺织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大会上寻找到了一些答案。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陈瀚宁也介绍了服装生产车间RFID实时生产线、棉纺车间智能工厂系统、棉纺车间MES、棉纺车间物流自动化装备方面的应用。 陈瀚宁特别提到,2017年被工信部列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的经编织造数字化车间通用模型标准的研究与试验验证。据了解,该项目实现了经编织造车间内 产品设计、织造设备、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数据接口信息的标准化,成为经编织造智能工厂的基础性依据。并在福建华峰、江苏新东旭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开展标准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