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品牌

  

《中国制造2025》是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制造产业格局、经济发展趋势、科技水平及发展趋势等众多因素的快速变化的前提下,我国政府提出的制造业新的改革方向、发展路线和指导意见。

  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自此掀起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工业化时代的帷幕,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工业、制造业发展现状,国内政治、经济、人民及文化需求提出了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目标的“工业4.0”方案与计划。 德国作为最早提出“工业4.0”的国家,推动自下而上的工业4.0,创建由“物理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工厂”,使其具备像人一样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具体的目标是通过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的联通,使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联通物理和信息连个关键词一个连接现实一个联通虚拟世界。德国希望将德国工业4.0的标准立足于欧洲辐射全球。作为“物联网”的最早提出者,“万物互联”也是德国“工业4.0”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并且作为德国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先水平的主要制造业战略规划内容。

  日本在世界工业技制造业上拥有较高的智能化、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但是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制约其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政府结合其自身的高科技积累、智能制造水平以及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日本工业4.0》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内容:人工智能和职能机器人的开发和制造。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日本在发展“人工智能”上的决心和重视,未来将用智能机器人代替国内不足的“劳动力”储备,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扩大其在世界工业、制造业的影响能力。这一制造业发展文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要点中: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的世界级标准的确定、广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在工业中制造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品牌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和体系等。

 除此之外,如英国、印度、南非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分别提出了对应“工业4.0”的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与前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如出一辙的,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都是由内在需求(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等)和外在动力(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双重推动下逐步发展而成。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又以高科技、高尖端、高发展的制造业印象而被全世界广泛的认可,因此其对参与甚至领衔“工业4.0”也是势在必行。考虑自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对美国国内的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冲击,美国国内的各方面矛盾又一次被广泛深刻地揭露。长期的基础工业和制造业的外包,逐步激化了国内就业压力、消费成本等问题;也逐步加重了贫富差距和文化教育的两极分化等民生问题。美国政府在这一国内环境及国际制造业大的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提出了美国版的“工业4.0”。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两大领域:“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制造业合作伙伴计划”。前者主要利用美国有利的科技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推动将“互联网+”融入工业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模块当中,借助相对较低成本的软件、编程、纳米机器人等手段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世界制造业告诉发展的过程中再一次占据优势地位;后者则借助现有的经济地位、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制造业企业进驻美国本土,形成跨地域、跨文化、跨经济体的广泛深入的制造业合伙联盟,旨在解决现有的国内就业压力,恢复基础生产能力,加大在全球制造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结合服务业形成服务制造业,进一步抵消由于虚拟经济和虚拟产业制造的经济泡沫,稳定经济发展水平等

你也可以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