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31人体手传全身振动测量仪用于研究帕金森症的前期征兆
VM31人体手传全身振动测量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用于研究帕金森症的前期征兆
一个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研究项目。在该研究中,有了传感器的笔可以探测到使用者的用笔压力变化、用笔方式等之前感觉不到的因素,他们发现这些也和帕金森症的前期征兆有关。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就是可穿戴、高精度、大范围、多目标的动作捕获及识别。
田丰说,手部姿态的获取,已经用在智能诊室中,帮助医生诊断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项目参与单位协和医院正在进行试点应用。
除高精度手部姿态获取外,新材料的集成使得衣物可以在线探测身体健康的各种指标。对此,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田丰说,手势、体态、触控、语音、表情、眼动、生理等非精确的信息现在也在机器的理解范畴之内。
如果嫌苹果手表太贵,人们可能也会用一个手环记录身体的心跳、脉搏、运动进程等数据,这些可以作为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估的参考。用穿戴设备获得信息,是针对“患者描述不清”问题的一个最直接的解决方法。但如果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这些评估并不能上升到医疗层面,用以判断疾病。
为此,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各种医用级的穿戴设备,例如加装了传感器、陀螺仪的笔、积木等。田丰介绍,在传统帕金森病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让患者在纸上连线、画螺旋线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患者无法诉说的身体指征。
田丰说,我们可以用更智能的方式获得正确的信息,云端融合的多感知交互设备,将装配到医院的智能诊室中。不止如此,智能设备还能发现传统方法感知不到的细节。田丰介绍,项目研发的柔性织物生理传感器,是将干电极与织物集成,穿在身上就能捕捉到心电、肌电信号。举个通俗的例子,穿上这个衣服,心电图就能传到信息中心。此外,田丰说,可穿戴惯性全身动作捕捉技术让我们能同时捕捉患者的步态,这些感知系统已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诊断流程中发挥作用。
古代中医有悬丝诊脉,智能穿戴设备的出现,让脉搏等生命体征通过传感器、网络传递进入诊室。可见,让机器系统有了基于自然交互的“触感”,患者的描述在医生的诊断过程中,将不再成为主要的判断依据。